今天通过电台读到龙应台先生《家是什么?》这篇散文。“家”这个概念,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身体里,可却很少被思考过。

小学初中时,每当有人问我:你家是哪的?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我家是沈步口村的,姓黄那一家。在县城读高中期间,再有人问我家是哪的,我只好改口说:我家是爪营乡凡寨村的。如果再说细一点,就加上“十一组的”。我们虽然有沈步口这个村名,可是由于人口太少,便划成了隔壁村的两个组,出了乡鲜有人知道。

后来我到郑州读大学,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县城到省会读书。班里的同学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每次自我介绍时,“开封市”这三个字也足以表明我来自哪里。如果遇到外省的同学,有时也会加上“河南省”这个标签。本科结束,我开始走出河南,依次到过新疆吐鲁番、贵州毕节市和安徽合肥市,这三个地方所待得时间也都有一个半月及以上,目前的我身处浙江杭州一个月有余。现在每当自我介绍时,“大家好,我来自河南省开封市”,便是我固定的措辞了。

那么“河南省开封市”就是我的家吗?我自己内心深处是不认可的,即使加上“兰考县爪营乡凡寨村”我也不认可那是我的家。我的家很明确就是沈步口村,就是从东边刚入村第三个街道西边第七户人家。一方不大的院子里,住着爸爸妈妈和未嫁之前的妹妹,以及会来家里住的奶奶。

这个家是我和爸爸妈妈、妹妹还有奶奶共同拥有的。可我自己以后的家在哪里呢?我不知道!

写于2020年11月15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