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阅读文献是每一个科研人的必备技能!有的人看完一篇文献后获取很多,有的人则获取的很少,归根结底如何带着问题去思考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下面是自己阅读孙同天博士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上面的一片文章和高分子科学前沿公众号关于此篇文章的总结的读后感。

我自己读文献的方式

  • 第一遍:从头到尾把文章读一遍,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段落或者语句。
  • 第二遍:以自己为能理解的段落语句为中心,再把文章读一遍。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将其消化。
  • 第三遍:以整体的思想,写出自己的对文章的总结。

如何高效的阅读文章?

大部分学生阅读文献的方式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阅读。这种方式是极其laborious(费力的,困难的)、unproductive(没有收益的,徒劳的)。在孙院士投稿的文章中,**“reading with questions in mind”**是其探讨active reading(主动阅读)的关键。

比如,阅读一篇文章时,通过阅读文章的摘要or引言部分,带着几个具体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做一个简短文献搜索。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对前面的问题进行predict/design(预测/设计),然后再与文中的方法做比较。这种阅读文章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与作者有高强度的互动,对实验设计有更深的理解,且学习对论文的批判性评估。尽管刚开始这种方式很耗时,但随着练习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可以变得更顺畅更高效,最终会养成阅读文章的本能。

*如何阅读文章?*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可以采取:标题-摘要-引言,有的人或许直接跳过文章中提到的方法,这部分包含了很多技术细节,因此会很枯燥。最后阅读文章的结论部分,这一部分给出了文中数据、图表、实验动机等进一步的讨论。其实细想自己的阅读方式,也是遵循这种阅读方法。然而,这种阅读文章是passive reading(被动阅读),费力又收获低。因为这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去阅读文章,本质上是把作者视为权威,顺从作者的思路。没有自己特定的期望和目的,自然会变得枯燥且低效。

Active reading(主动阅读),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设计实验,并将自己的方法跟文中的方法做比较。这种方式的阅读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mindset),因为挑战会让你保持思维活跃。你只需要阅读能回答你问题的那部分,然后再去浏览其余的部分,这样的阅读会变得更有选择性。因此,你会读的更快学的更多。

主动阅读vs被动阅读1

Figure1: 主动阅读vs被动阅读

如何做?

主动阅读的关键是要以自我为中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自我提出问题。一开始比较困难,但可以从以下方式做起:

  1. 作者试图在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它很重要?
  2. 如果这是我的任务,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3. 我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这篇文章的结论?
  4.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否符合自己以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注意:上面的问题是以我(作者)的立场提出的。主动阅读是以“我”为中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提出问题。

仔细阅读摘要和引言

对于自己不熟悉领域的文章,最好先从引言部分读起。引言部分相对摘要而言,对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的工作,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吸收。**一个好的引言和摘要,基本上对上述4个问题给出了简述的回答。**如果阅读时候遇见任何不懂的单词,一定要立刻去查阅,即使简单的Wikipedia词条也会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如果阅读时思路有点混乱,可以重新读一遍。

回答问题:简短的文献搜索是有益的

当阅读完摘要和引言,暂停并消化自己已经学会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上诉4个问题的(初步)回答。在此,强烈建议做一个关于该subject简短的文献搜索,并试着简短阅读一些早期相关的文章。这是有益的,因为是否可以成功给出相关预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背景知识和对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正如做自己的任务一样,你甚至可以 扩展/提高 你(最终的)回答,并且可以更进一步地 预测-比较

阅读结果:预测-比较

有了对上述4个问题的深刻回答后,问一下自己:“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问题,那么我的第一个实验或一组实验将是什么,得到的图1将会是什么样?” 基于此,在一张纸上给出你自己关于图1的概略图,尽可能详细的列出正面、反面对照。然后,将自己的假设与别人做对比。如果你的设计与他人相似,你会感觉很好。如果你觉得他人的设计更好,你便是真正学到了。

根据Figure1中得到的分析数据,可以再给出你自己的Figure2。使用predicting-and-comparing(P/C)方法直到整个结论部分。

主动阅读vs被动阅读1

Figure2: 主动阅读Q-P/C方法

一开始,你可能很难给出任何预测(predictions),但是随着联系的增加会逐渐提高。同时会渐渐增强你的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在相似的问题中设计出更合理的实验。谨记,只要我们这样去读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结论,并与他人的做比较。

**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完全迷失,对后面的实验没有任何头绪,事实上这是你获得个人提高的最好机会。**无论何时,都要抵制住直接看作者结论的引诱。相反,你应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努力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只有当你尽全力完成此过程,又不能再更进一步时,才可以继续阅读文章。怀揣着期许和激动,再次翻读文章看见作者的方法时,你才会豁然开朗!作者可能用了你所不知的新方法,新技术,这都会成为你以后的参考。**记住:你越是艰难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学到的新东西越是记忆深刻。**毕竟,不劳怎会有获呢?

文章的结论部分主要是阐述了作者为何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做了些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如果你自己可以给出一些类似结论,关于此部分只需浏览一下即可。只有当自己不能给出很好的预测时,你才需要仔细阅读结论部分相关的内容,弄懂作者为何以这种方式进行。

P/C方法是这部分最重要的,它能够是你更深刻地理解研究的策略、动机,并有批判性地去评估作者的设计和数据,判断他们的数据是否支持他们的结论!

阅读讨论部分:将我的结论与他人的做比较

文章的讨论部分就是作者讨论他们的数据为何支持他们的结论。如果你同意他们的结论,你只需浏览一下即可。在这部分里,作者可能还将讨论他们的数据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含义。例如,作者会解释他们的数据对问题的新认知。一个新模型带来特定的预测,或新的实际应用。因为你艰难地给出自己的实验,正如文章的第一作者那样,所以你阅读文章就更有激情,你会很享受阅读这些讨论的。这些讨论结果展示出你在这种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阅读与写作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主动阅读可以使你更了解你自己可以做什么,以帮助后面的读者(阅读你文章的人)更快的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比如,你的摘要应该更有结构,可以给出上诉4个问题的答案。每个段落都应该以一个主题句开头,概述该段内容。介绍图表的时候,标题用完整句子给出所含的信息,以最少的技术细节给出图表的主体,结束时要强调这个图标最新的发现。

Reference

Active versus passive reading: How to read scientific papers?

院士教你如何高效读文献!看完受益匪浅!– 来自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